害怕住到不具備耐震結構的房子嗎?想知道自己的住宅屬不屬於耐震建築嗎?常常看到耐震係數卻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對防震原理感到好奇嗎?想知道目前常見耐震工法有哪些?想知道耐震設計有哪些原則嗎?一文帶你了解,並在文末附上耐震法規最新消息。
在台灣,從1974年開始就有關於建築物的防震規範,1999年修改的更完善的《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更規範各用途建築需要至少多少的耐震係數,其中住宅類被要求耐震係數至少要有1以上。所以在1999年後開始施作的建築物設計都是耐震的了!然而建築在經歷天災人禍以及時光摧殘後,能否達到當初設計預期的耐震能力不得而知。為此定期檢查維護建築結構是否需要補強甚至重建就是攸關居住安全的大事!
目前比較常見的耐震工法有RC鋼筋混凝土、SC鋼骨結構、SRC鋼骨鋼筋混凝土。
以鋼筋與混凝土作為主要材料,佔台灣建築物比例的九成。在建築過程中會先用鋼筋將柱子的結構建立起來並在外層套上模板,接著再澆灌混凝土。等到混凝土凝固之後才能繼續往上蓋。因為需要等混凝土凝固,所以與SC相比需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面對地震時比較不會搖晃,俗稱剛性抗震。
先在工廠預先鑄造好各式各樣的鋼骨後運輸至現場,接著再用螺栓、焊接等方法組合起來。台灣的帷幕大樓多數是以這種工法建築。由於鋼骨比較輕且有韌性,在遇到強風或是地震時搖晃的程度會比較明顯。但這不代表鋼骨比較不耐震,相反的,鋼骨構造的建築物普遍比鋼筋混凝土構造的建築有更良好的抗震能力,畢竟俗話說過剛易折。堅固的鋼筋混凝土雖然在遇到地震時比較不會晃動,可是一旦超出結構承受的上限便會損毀。
在SC與RC上各取所長,以鋼骨為主加上鋼筋後再在外層澆灌混凝土。但因為需要先完成鋼骨+鋼筋結構後再外層澆灌混凝土,因此SRC施工所需要的時間會是最長的。此外由於同時需要兩種工法的技術,在整體所需要的花費上也會比較多。
RC鋼筋混凝土
SRC鋼骨鋼筋混凝土
SC鋼骨結構
結構材料
鋼筋、混凝土
鋼骨、鋼筋、混凝土
鋼骨、混凝土
材料成本
低
中
高
施工時間
長
短
地震搖晃程度
小
大
遇震後龜裂可能性
較高
常見於
不到10層樓
15~25層樓 (中、高)
30層樓以上
常用於
透天、大廈
大樓
辦公大樓
旭日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致力於改善提升空間環境品質,獲得了許多獎項,包含新北市政府公共工程優質獎、桃園市政府公共工程金品獎 優等(設計/監造)等。多元的服務項目包括:室內裝修、老公寓加裝電梯、外牆拉皮、建築設計/監造、危老重建、都更重建。若有任何相關問題,歡迎到官方Line帳號聯繫我們,共創更好的居住品質!
更多作品請看 旭日作品案例